升降机(电梯)限速器是极其关键的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电梯或自由坠落时触发安全钳动作,将轿厢制停在导轨上。校验是确保限速器在需要时能可靠动作的关键环节,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或电梯制造/维保单位的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如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进行。
校验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与安全措施:
*将电梯置于检修状态或顶层,确保轿厢内无人,断开主电源(保留照明和校验所需电源)。
*在底坑和轿顶设置防护,防止意外移动。
*准备校验工具:转速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激光转速表)、测速轮、计时器、万用表、记号笔、常用工具等。
2.外观与机械检查:
*整体状态:检查限速器本体、张紧装置、轮槽是否有严重锈蚀、变形、油污过多、裂纹等缺陷。
*轮槽与钢丝绳:检查限速器轮和张紧轮的轮槽磨损情况(不应有影响绳槽形状的过度磨损),检查限速器钢丝绳的磨损、断丝、锈蚀、润滑及张紧状态(应适度张紧,无扭曲打结)。
*铅封与标识:检查限速器调节部位的铅封是否完好,核对限速器铭牌上的动作速度是否与电梯额定速度匹配。
3.机械动作灵活性检查:
*手动盘车或缓慢点动驱动主机,使限速器钢丝绳低速运行。
*离心机构:尝试手动触动限速器的离心甩块或甩球(根据结构),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无卡阻,复位弹簧功能正常。
*棘爪/卡钳机构:模拟离心机构动作,观察其是否能顺畅地带动棘爪或卡钳动作,可靠地卡住限速器轮或触发联动机构,无迟滞或卡死现象。
4.电气安全开关验证:
*人为动作限速器(通过手动触发离心机构或联动机构),观察并测量其电气开关(开关和/或张紧装置开关)是否能可靠、及时地断开。
*用万用表验证开关动作后确实切断了安全回路,使电梯无法正常运行。
5.动作速度校验(步骤):
*测速点标记:在限速器轮(或测速轮)和限速器钢丝绳上做清晰同步标记。
*驱动方式:通常有两种方法驱动限速器达到动作速度:
*轿厢带动法:在轿厢顶操作检修运行,使轿厢下行(常用),或利用设备驱动限速器钢丝绳。
*直接驱动法:使用可调速电机(如手电钻)通过适配器直接驱动限速器轮轴(需谨慎,避免损坏)。
*加速与测量:缓慢增加驱动速度,同时持续、稳定地用转速表测量限速器轮(或测速轮)的转速(单位:转/分钟-RPM)。
*动作判定:密切观察限速器离心机构。当离心机构动作(甩块/甩球甩开并触发棘爪/卡钳)的瞬间,立即记录下转速表读数。
*计算动作线速度:根据测得的转速`n`(RPM)和限速器轮(或测速轮)的节圆直径`D`(米),计算限速器钢丝绳的动作线速度`V`(米/秒):
`V=(π*D*n)/60`
*速度要求:校验测得的动作速度`V`必须满足:
*对于额定速度`V_rated`≤1.0m/s的电梯,`V`≥115%`V_rated`,且`V`≤规定上限值(通常按标准计算)。
*对于额定速度`V_rated`>1.0m/s的电梯,`V`≥115%`V_rated`。
*动作速度必须小于安全钳允许的动作速度。
*重复性:通常需进行多次(至少2-3次)校验,取平均值,并观察动作速度的重复性是否良好。每次动作后需手动复位限速器。
6.校验后工作:
*如果动作速度不符合要求,必须由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重新校验直至合格。调整后需重新施加铅封。
*恢复所有接线和防护装置。
*进行几次正常运行测试,确认电梯功能正常。
*出具校验报告:详细记录校验过程、使用仪器、实测动作速度、判定结果、调整情况(如有)、铅封状态等,由校验人员签字确认。
重要提示:
*周期:限速器校验通常每两年进行一次(具体遵循当地法规和维保合同)。新安装、重大维修后或限速器动作后,也必须进行校验。
*资质:操作涉及电梯安全,必须由具备知识和资质的人员执行。
*安全:整个校验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合格标准:动作速度在规定范围内且机械电气动作可靠是合格的关键。
定期且规范的限速器校验,是保障电梯运行安全、防止轿厢坠落事故的一道坚固防线,不容丝毫马虎。
好的,这是直臂机(高空作业车)紧急制动操作指南,控制在要求的字数范围内:
#直臂机紧急制动操作指南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直臂机)在运行过程中,若遭遇突发危险(如设备异常、负载失控、接近障碍物、人员险情等),立即执行紧急制动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首要措施。操作步骤如下:
1.立即松开所有操作手柄/按钮:无论你正在执行什么动作(上升、下降、回转、伸缩臂),时间松开所有操作控制装置。停止任何主动操作指令的发出是步。
2.按下急停按钮:这是关键、直接的紧急制动动作。直臂机驾驶室操作面板、平台控制盒(上控)以及设备底座(下控)等关键位置都设有醒目的红色急停按钮(通常标有“EmergencyStop”或急停符号)。用力、果断地按下离你近的急停按钮!
*作用:按下急停按钮会立即切断主电源或控制电源,迫使所有液压动力单元停止工作,液压系统瞬间卸压(或进入保压状态),导致臂架运动(升降、伸缩、回转)和行走(如果配备)在液压锁的作用下瞬间停止。同时,发动机(若是内燃机动力)也可能熄火或进入怠速状态(取决于具体设计)。
3.(若配备)应用机械式紧急下降装置:在按下急停按钮导致主系统断电后,如果平台处于高空且人员需要紧急撤离,必须使用平台或地面控制箱上配备的应急下降装置(手动泵或重力释放阀)。注意:
*操作前务必确认液压系统已断电(急停已按下)。
*缓慢、可控地操作手动泵或重力释放阀,使工作平台匀速下降至安全位置。切勿快速释放,以防平台失控坠落。
*此操作仅用于人员安全撤离平台,不是常规下降方式。
4.制动后安全措施:
*保持急停状态:在故障排除或险情解除前,不要复位急停按钮,保持设备处于锁定状态。
*评估状况:迅速判断紧急情况的性质和风险来源(设备故障?环境因素?操作失误?)。
*疏散人员:确保工作平台上的操作员安全撤离至地面(使用应急下降装置)。
*设置警戒:在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报告: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设备管理人员报告情况。
重要安全警示:
*熟悉位置: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在上岗前熟知所有急停按钮和应急下降装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定期演练:应定期进行应急操作演练,确保在真实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准确、不慌乱地执行。
*严禁随意使用:急停按钮真正紧急情况使用。误用会中断作业、可能造成设备或负载损伤。
*复位需谨慎:在紧急情况解除、故障排除并经维修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由授权人员复位急停按钮。复位后需进行功能测试。
*预防为主: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点检和维护,是避免触发紧急制动的根本。
牢记:在紧急时刻,果断按下急停按钮是优先级动作,它能程度地阻止危险动作的延续,为后续安全处置赢得时间。安全!
升降机的驱动方式是指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轿厢或平台,使其实现升降运动的机械传动系统。以下是几种主要的驱动方式及其特点:
1.曳引驱动(TractionDrive):
*原理:这是现代乘客电梯和高速电梯主流的驱动方式。电动机(通常是交流或直流电机)驱动一个带特殊绳槽的曳引轮(也称驱动轮)旋转。钢丝绳(或钢带)的一端悬挂着轿厢,另一端悬挂着对重装置。钢丝绳紧压在曳引轮绳槽上,依靠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曳引力)来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反之亦然)。
*优点:
*:对重平衡了轿厢的大部分重量,大大减少了电动机的负载,能耗低。
*运行平稳、速度快:可实现高速、超高速运行(可达10m/s以上),舒适性好。
*提升高度大:理论上仅受钢丝绳长度限制,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多重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成熟可靠。
*缺点:
*需要顶部机房:传统曳引电梯需要建筑物顶部设置机房放置驱动主机和控制柜(虽然无机房技术已普及,但主机仍需安装在井道特定位置)。
*对井道要求高:需要直上直下的井道空间。
*子类型:
**有齿轮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箱(蜗轮蜗杆或行星齿轮)驱动曳引轮,适用于中低速电梯(≤2.0m/s)。
**无齿轮曳引:*低速大扭矩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驱动曳引轮,无需减速箱。效率更高、噪音更低、体积更小,是现代中高速电梯的主流。
2.液压驱动(HydraulicDrive):
*原理: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加压后通过管路输送到安装在井道底部的液压油缸中,推动油缸柱塞(活塞)向上顶升轿厢。轿厢下降则依靠轿厢自重将油缸中的液压油压回油箱,通过控制阀调节流量实现平稳下降。主要分为直顶式(柱塞直接顶升轿厢)和侧置式/间接式(柱塞通过滑轮和钢丝绳间接拉动轿厢)。
*优点:
*机房位置灵活:液压动力单元可安装在井道旁较低的位置(地下室、相邻房间等),无需顶层机房。
*载重量大:能提供很大的顶升力,常用于大吨位货梯、汽车梯。
*井道结构要求低:不需要承受曳引轮等设备的顶部载荷,对井道顶部强度要求较低。
*运行平稳,低层建筑:尤其适用于低层(≤6层)、载重大的场所。
*缺点:
*能耗较高:提升时需克服全部轿厢自重和负载,下降时能量基本耗散在控制阀上,效率低于曳引式。
*运行速度慢:一般速度不超过1.0m/s。
*油温控制:长时间运行液压油易发热,需要冷却系统或停机降温。
*潜在泄漏风险:液压油泄漏可能污染环境,需要定期维护。
*行程受限:油缸长度限制了提升高度(通常≤20米)。
3.强制驱动(卷筒式驱动)(WindingDrumDrive/itiveDrive):
*原理: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驱动一个大型卷筒旋转。钢丝绳的两端都固定在卷筒上(或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井道底部滑轮反向后固定)。卷筒旋转时,钢丝绳直接卷绕或放出,强制性地提升或下降轿厢。没有对重。
*优点:
*结构简单直接。
*无需对重,井道空间占用相对小。
*缺点:
*提升高度受限:卷筒的容绳量限制了提升高度(一般不超过30米)。
*效率低、能耗高:电动机需克服轿厢的全部重量。
*钢丝绳寿命短:钢丝绳在卷筒上多层卷绕,易磨损、挤压变形。
*运行平稳性较差。
*安全性相对较低:一旦钢丝绳松弛或断裂,缺乏有效的防坠落保护机制(现代标准对此类驱动限制严格)。
*应用:现代标准乘客电梯基本淘汰,主要用于一些低层、低速、小载重量的货梯、杂物梯、家用电梯或特殊工业升降平台。
4.螺杆驱动(ScrewDrive):
*原理:电动机驱动一根垂直安装的精密螺杆旋转。一个与螺杆啮合的螺母(通常集成在升降平台或轿厢框架上)随着螺杆的旋转而沿着螺杆作直线升降运动。
*优点:
*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通常将驱动电机、螺杆、螺母、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在一个模块内,体积小巧。
*无需独立机房,无机房设计简便。
*安全性高:螺杆螺母的机械自锁特性使其在断电时能自然锁定位置,防坠落安全性好。
*对井道要求低:可适应非垂直井道(有一定角度)。
*缺点:
*速度慢:受限于螺杆转速和螺距,运行速度通常很低(≤0.15-0.3m/s)。
*提升高度有限:受螺杆长度和稳定性的限制。
*运行噪音相对较大:机械啮合产生的声音。
*应用:主要用于低层住宅的家用电梯、无障碍升降平台(轮椅梯)、别墅电梯等对速度要求不高、空间有限、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总结:
升降机的主要驱动方式包括曳引驱动(、高速、高层主流)、液压驱动(大载重、无机房、低层)、强制驱动(卷筒式)(基本淘汰)和螺杆驱动(紧凑、安全、低速家用)。其中,曳引驱动,尤其是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驱动,凭借其、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现代中高层建筑电梯的主导技术。液压驱动在特定领域(如大吨位货梯、无机房低层梯)仍有其优势。螺杆驱动则在紧凑型、高安全要求的低速家用和小型升降平台中占据重要地位。强制驱动在现代标准电梯中已很少见。选择何种驱动方式需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提升高度、载重量、运行速度、成本、能效、空间限制和安全要求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