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电梯)控制柜是电梯系统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其功能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和平稳舒适性。主要功能包括:
1.逻辑控制与调度:
*运行逻辑处理:接收来自轿厢操纵盘、层站召唤按钮(呼梯)以及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进行分析和决策。
*运行方向与目标层站判定:基于当前轿厢位置、运行方向以及内外召唤请求,计算出的运行方向和响应顺序(电梯中更为复杂)。
*启动、运行、减速、平层控制:控制电梯的启动加速、匀速运行、接近目标层时的减速以及终平层(使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对齐)的全过程。
2.驱动系统管理:
*变频调速控制:现代电梯控制柜的功能之一。通过内置或外接的变频器,控制供给曳引电机的电源频率和电压,实现电机速度的平滑、调节,确保电梯运行平稳、舒适、节能。
*电机启停与转矩控制:控制曳引电机的启动、停止,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负载和速度要求控制电机的输出转矩。
*再生能量处理:在电梯轻载上行或重载下行时,电机会处于发电状态,控制柜(通过变频器)需要处理这部分再生能量,通常通过制动电阻消耗或回馈电网。
3.安全保护与监控:
*安全回路监控:控制柜内包含一个串联所有关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轿厢/对重缓冲器开关、各层层门/轿门门锁触点、紧急停止开关、盘车手轮开关、松/断绳开关等)的独立硬件安全回路。任何一处断开,安全回路失电,控制柜会立即切断驱动电源并制动电梯。
*速度监控与保护:与限速器联动,实时监测电梯运行速度。一旦检测到(超过额定速度一定比例),控制柜会触发安全钳动作。
*门系统安全联锁:严格监控轿门和各层层门的锁闭状态。确保电梯只有在所有门都可靠关闭并锁紧的情况下才能启动运行;电梯在非区域时,门不能被打开。
*超载保护:接收轿厢内称重装置的信号,当检测到超载时,控制柜会禁止电梯关门运行,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
*故障诊断与保护:持续监控系统各部分的工作状态(如电机温度、变频器状态、接触器触点状态、通讯状态等),检测到异常或故障时,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停止运行、就近停靠、返回)并记录故障代码。
*应急操作管理:在消防迫降、停电应急运行(如有备用电源)、检修运行等特殊模式下,控制柜执行特定的安全运行程序。
4.接口与通讯:
*信号采集与驱动:连接并处理来自操纵盘、召唤按钮、位置传感器(如平层感应器、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门机控制器、安全装置等的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门机、变频器、抱闸、楼层显示、到站钟等设备。
*内外通讯:实现控制柜内部各板卡之间、控制柜与轿顶检修箱、底坑检修箱、机房部件之间的可靠通讯(常采用CAN总线、串行通讯等)。现代电梯还具备与楼宇管理系统或远程监控中心的通讯接口,实现状态监控和远程诊断。
5.状态管理与维护:
*运行状态指示与显示:通过柜内或外接显示屏显示电梯当前状态(运行方向、所在楼层、故障代码等)。
*故障记录与存储:存储历史故障信息,便于维保人员快速诊断和排除故障。
*参数设置与调试:提供接口(如操作面板、调试软件)供工程人员进行电梯参数设定、功能配置和运行调试。
*维护模式控制:支持检修运行、机房紧急电动运行、松闸操作等维护操作模式。
总结来说,升降机控制柜如同电梯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它整合了运算、决策、驱动、保护、通讯等多种关键功能,确保电梯能够安全、、准确、舒适地响应乘客的召唤,并时刻守护着乘梯安全。其技术含量和可靠性是衡量电梯品质的要素。随着智能化发展,控制柜的功能还在不断扩展,如物联网接入、预测性维护、能效优化等。
好的,以下是对升降机(电梯)中常见传感器种类的介绍,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升降机(电梯)是一个高度依赖传感器实现安全、平稳、运行的复杂系统。传感器遍布其各个关键部位,持续监测状态、检测异常、提供控制信号。主要种类可依据功能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安全保护类传感器(Safety&Protection):
*门锁开关/门触点:安装在每层厅门和轿门上。作用:确保所有门在电梯运行前完全关闭并锁紧,是安全回路的组成部分。如果任何一扇门未锁闭,电梯无法启动或会立即停止。
*光幕/安全触板:安装在轿门边缘。作用:在关门过程中检测门区是否有乘客或物体阻碍。光幕利用红外光束阵列,触板则是机械式接触开关。一旦检测到障碍物,门会立即重新开启,防止夹伤。
*安全钳开关:与安全钳联动。作用:当电梯下落触发安全钳动作(机械夹住导轨)时,此开关会断开安全回路,使电梯断电抱闸。
*限速器开关:与限速器联动。作用: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比例(如115%)时,限速器机械动作,首先拉动此开关切断安全回路使电梯制动;若仍,则触发安全钳。
*缓冲器开关:安装在井道底坑的缓冲器上。作用:当电梯因故障冲顶或蹲底并撞击缓冲器时,此开关动作断开安全回路。
*紧急制动开关:位于轿顶、底坑、机房等检修位置。作用:供维修人员紧急切断电梯动力电源或安全回路,保障检修安全。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传感器(UCMP):通常结合平层传感器或编码器。作用:在门区开门状态下检测轿厢是否发生非指令移动,若移动距离超出允许值,则触发制动。
2.运行控制类传感器(MotionControl&itioning):
*平层传感器(门区传感器):安装在轿厢顶部,对应每层站的井道内装有隔磁板(或光靶)。作用:当电梯接近目标楼层时,传感器检测到隔磁板/光靶信号,向控制系统提供的平层位置信息,确保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平齐后开门。常用类型有磁开关(干簧管)、光电开关。
*旋转编码器:通常安装在曳引电机轴或限速器轴上。作用:实时、高精度地测量电机的转速和旋转角度(圈数),是电梯速度闭环控制和位置反馈的元件。通过计算编码器脉冲,控制系统能知道轿厢在井道中的实时位置、运行方向和速度。
*位置开关(上下限位/极限开关):安装在井道顶部和底部。作用:作为平层传感器的后备保护,在电梯运行超出正常平层区域(但尚未到缓冲器位置)时强制电梯停止。
*称重装置:安装在轿厢底部(如绳头板)或曳引绳上。作用:检测轿厢内负载重量(乘客或货物)。类型:常用应变片式称重传感器或压电式传感器。作用:
*启动补偿:根据负载调整启动转矩,减少启动抖动。
*满载保护:当负载达到或超过额定载重量时,电梯不再响应外呼,只响应内选下行指令。
*超载保护:当负载超过额定载重量一定比例时,电梯发出警报并保持开门状态,无法运行。
*优化运行曲线:为控制系统提供负载信息,优化加减速度。
3.状态监测类传感器(ConditionMonitoring):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曳引电机绕组、制动器线圈、控制柜功率元件(如变频器IGBT散热片)等关键发热部位。作用:监测温度,防止过热损坏设备或引发火灾。常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红外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曳引机底座、导轨支架等处。作用:监测机械振动水平,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电压/电流传感器:集成在驱动器和电源系统中。作用:监测供电电压稳定性、电机驱动电流大小,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过压、欠压、过流保护。
总结:
现代电梯是一个由众多传感器构成的精密网络。这些传感器如同电梯的“神经末梢”和“感官”,时刻感知着门的状态、轿厢的位置速度、负载的重量、关键部件的温度等关键信息。它们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电梯的“大脑”),使控制系统能够地控制电机的启停、加减速、平层,并能在任何异常或危险状况(如门未关、、超载、冲顶蹲底)发生时,立即触发安全保护机制(如断电抱闸、开门),程度地保障乘客和设备的安全。电梯运行的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离不开这些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协同工作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和保障。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直臂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区别在于为液压系统或直接为臂架运动提供动力的动力源:
1.液压驱动(主流方式):
*原理:这是目前应用广泛、成熟的驱动方式。无论终动力源是什么(柴油、电力、电池),其动作(臂架的伸缩、升降、旋转以及行走等)几乎都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
*关键部件:液压油泵(由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产生高压油液,通过控制阀组分配到各个液压油缸(负责臂架升降、伸缩)和液压马达(负责旋转、行走)。液压系统能提供巨大的力量和的控制,非常适合直臂机这种需要大负载、长距离伸展和高精度定位的设备。
*特点:力量大、控制平稳、可靠性高。其终动力源决定了整机的能源形式(见下)。
2.柴油发动机驱动:
*原理:以柴油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源。柴油机驱动液压油泵,为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优势:动力强劲,持续工作能力强,特别适合长时间、高强度作业以及在野外无电源环境(如建筑工地、基础设施建设、油田、矿山)使用。燃油补给相对方便。
*劣势:运行噪音大,排放废气(有尾气污染),不适合在室内或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密闭空间(如洁净车间、医院、食品厂)使用。维护相对复杂(需定期保养发动机)。
3.电力驱动(交流电):
*原理:使用工业交流电源(通常是380V/400V三相电)作为主要动力源。外接电源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再带动液压油泵工作(即电驱液压)。
*优势:零排放、噪音极低,非常适合室内作业(如厂房维护、仓库、大型场馆、商场装修)以及对环保和噪音有严格要求的区域。运行成本通常低于柴油驱动(电费低于柴油费)。
*劣势:工作范围受电源线长度限制,需要靠近固定电源插座或使用延长电缆,移动性和灵活性受限。无法在无电源的野外独立工作。
4.电池驱动(直流电):
*原理:以可充电电池组(通常是高容量深循环铅酸电池或更的锂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电池为驱动液压油泵的直流电动机供电(即电驱液压),部分新型号可能在某些动作上采用电伺服直驱技术(减少液压环节),但臂架动作目前仍以液压为主流。
*优势:零排放、超低噪音,兼具室内外作业能力(只要电池有电)。移动性,不受电缆束缚,可在无电源的场地灵活工作。是环保要求高和室内应用的理想选择,特别是锂电池平台续航和寿命更优。
*劣势:初始购置成本通常较高(尤其锂电池)。工作时间受电池容量限制,需要规划充电时间和地点(虽然快充技术在发展)。电池寿命有限,后期需要更换,带来额外成本。在严寒环境下性能可能下降。
5.混合动力驱动:
*原理:通常指柴油机+锂电池的组合。这种设计旨在结合两者的优势。
*工作模式:
*在需要大功率或长时间户外作业时,主要依靠柴油机提供动力并为电池充电。
*在进入室内、对环境有要求或短距离移动时,可切换到纯电模式(使用电池动力),实现零排放和低噪音。
*柴油机在怠速或低负荷时可为电池充电,提高能源利用率。
*优势:兼具柴油机的长续航、强动力和电池的环保、静音特性,适应性极广,特别适合需要在室内外频繁切换或对环保有要求但又有高强度野外作业需求的客户。
*劣势:系统相对复杂,成本高,维护要求也更高。
总结:
直臂机的动作依赖液压系统驱动。区分其类型的关键在于为液压系统提供能量的终动力源:
*柴油驱动:动力强,野外,但噪音大、有排放。
*交流电驱动:室内环保,安静无排放,但被电源线束缚。
*电池驱动:自由灵活,室内外皆宜,安静无排放,但受限于续航和成本。
*混合驱动:选手,适应复杂多变工况,但价格和维护成本高。
选择哪种驱动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室内/室外、有无电源)、环保要求、噪音限制、预算以及对移动性和续航能力的需求。现代直臂机设计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灵活性,纯电和混合动力方案的应用日益广泛。